尚腻网 > 社会 > 正文

​中国警衔级别划分

2025-11-10 15:42 来源:尚腻网 点击:

中国警衔级别划分

中国警衔是党和国家授予人民警察的荣誉,是人民警察身份和职务的象征。

中国大陆警察的警衔级别共分为五等十三级

第一等:总警监、副总警监(2级)

* 总警监:授予正部级警官,是警衔体系的最高等级;如公安部部长、国家安全部部长等。警衔标志为橄榄枝环绕国徽。

* 副总警监:授予副部级警官,如公安部及国家安全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纪检书记等,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部级的厅局长(须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长且兼任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或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直辖市副市长的高级警官)。警衔标志为环绕半周的银色橄榄枝加国徽。

第二等:警监(3级)

* 一级警监:正厅级,如公安部部长助理、厅长而无兼任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党委常委或副职行政首长,以及专业技术高级等。警衔标志为橄榄枝加三花。

* 二级警监:正厅级、副厅级、专业技术高级等。警衔标志为橄榄枝加两花。

* 三级警监:副厅级、正处级、专业技术高级等。警衔标志为橄榄枝加一花。

第三等:警督(3级)

* 一级警督: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专业技术高级、专业技术中级等。警衔标志为两杠三花。

* 二级警督: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专业技术高级、专业技术中级等。警衔标志为两杠两花。

* 三级警督: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专业技术中级、专业技术初级等。警衔标志为两杠一花。

第四等:警司(3级)

* 一级警司: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中级、专业技术初级等。警衔标志为一杠三花。

* 二级警司:副科级、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中级、专业技术初级等。警衔标志为一杠两花。

* 三级警司: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初级等。警衔标志为一杠一花。

第五等:警员(2级)

* 一级警员:办事员、专业技术初级等。

* 二级警员:办事员等。

警衔的授予与晋升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它与警察的职务、职级等相关联。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对警衔低的人民警察,警衔高的为上级;当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在职务上隶属于警衔低的人民警察时,职务高的为上级。

此外,警衔的晋升是根据人民警察的现任职务、德才表现、担任现职时间和工作年限为依据的。晋级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如二级警员至一级警司,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一级警司至一级警督,每晋升一级为四年等。同时,人民警察在职务提升时,其警衔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与军衔的换算方面对应如下:

公安部长对应总警监,相当于上将;

公安部副部长、省(直辖市)公安厅长(兼任常委)对应副总警监,相当于中将或少将;

省(直辖市)公安厅长(不兼任常委)对应1级至2级警监,相当于少将或大校;

省(直辖市)公安厅副厅长对应2级至3级警监,相当于大校或上校;

地级市公安局局长、民警(含武警)支队长对应3级警监至1级警督,相当于上校或中校;

地级市公安局副局长、民警(含武警)副支队长对应中校或少校;

县(区)公安局局长、民警(含武警)大队长对应少校或中校;

县(区)公安局副局长、民警(含武警)副大队长对应少校或上尉;

街道(乡、镇)公安派出所所长、民警(含武警)中队长对应上尉或中尉;

街道(乡、镇)公安派出所副所长、民警(含武警)副中队长对应中尉或少尉;

民警(含武警)小队长对应少尉;民警警员(六年以上警龄)、民警(含武警)副小队长(司务长)对应上士、中士;

民警警员(三年以上警龄)、武警(消防警)班长对应中士、下士;

民警警员、武警(消防警)副班长对应下士、上等兵;

民警警员的最低警衔为下士,武警(消防警)警员对应上等兵、列兵。

警衔与军衔的换算并非完全固定,可能会因具体情况和政策的调整而有所变化。

中国警衔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如下变革:

1. 1992年: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并颁布实施。警衔等级设置为五等十三级,设总警监、副总警监、警监、警督、警司和警员。同年12月12日,国务院首次授予人民警察警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授予人民警察警衔(俗称“92式警衔”)。“92式警衔”由剑型领章和剑型肩章两部分组成,警衔高低和层级通过领章中的星徽角数和星徽的数量进行区分,警种区别通过领章的边线颜色和肩徽符号来划分,行政民警和专业技术民警则通过领章版面的颜色和肩徽符号进行区分。其制作精美、工艺考究。

2. 1995年:由于“92式警衔”存在标识不明显(因采用领章上的星徽角数进行层级区分,星徽过小视觉上不明显)和制作工艺过于复杂,着装佩戴要求也过于繁琐(不同季节服装采用不同制作工艺的领章和肩徽)等不足,1995年5月16日,《国务院修改〈人民警察警衔标志样式和佩戴办法〉的决定》颁布,并于同年7月1日实施,取消领章警衔,开始使用肩章式警衔(俗称“95式警衔”)。“95式警衔”由剑型肩章组成,警衔高低和层级通过肩章上星徽数量和丝绣条杠的数量来区分(且仅有一种金属硬肩章),警种区别采用臂章和警号来区别,行政民警和专业技术民警通过肩章上丝线颜色进行区分,行政民警为金色丝线条杠,专业技术民警则为绿色丝线条杠。

3. 1999年至今:“95式警衔”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存在设计简陋(仅有一种款式的肩章)、工艺不成熟(黄色和绿色的丝线条杠容易褪色,四角星缀订方式简单,导致星辉存在滑动、转动等情况)、样式简单(肩章长宽比整体过于狭窄)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人民警察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服装改革。1999年7月27日,警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新警服定名为99式警服。为配合换发99式警服,2000年8月18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的决定》。

警衔制度的变革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警察队伍建设的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警衔的设计、区分度以及佩戴方式等,使其更好地发挥标志警察等级、表明身份以及激励警察等作用。

中国警衔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推动公安机关走向现代化、正规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警衔制度有助于明确警察的职责和权限,激励警察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便于公众识别和监督警察的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