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洋行在上海
怡和洋行在上海
怡和洋行是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从事与中国的贸易。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
怡和洋行的两位创始人。威廉·渣甸,1784年生于苏格兰邓弗里斯郡,1800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临床和产科学课程。1802年毕业后,年仅18岁的渣甸加入了东印度公司,成为该公司“布伦瑞克号”商船上进行海上服务的外科医生,直到1814年。当时在东印度公司商船上服务的雇员,每人可以利用货舱携带自己的二箱或大约一百英镑的货物。聪明的渣甸充分利用这一条件,行医之余自行经商。1816年,回到伦敦后,渣甸已经成为著名的商人。1819年,渣甸离开东印度公司,自立门户,先是成为孟买几家小商行的代理商和小股东,1825年在广州加入了历史悠久的麦尼克行,并受到麦尼克行继承人霍灵沃斯·麦尼克的赏识,成为洋行的合伙人。詹姆斯·孖地臣,1796年生于苏格兰色得兰郡。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曾到伦敦学习经商。1813年到加尔各答,在他叔父麦金吐公司工作。1818年初至广州,任职于西班牙、丹麦商行。1823年乘西班牙商船在中国沿海进行鸦片走私。并作四百英里长途侦查旅行。1827年在澳门办《广州纪事报》(Canton Register),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英文报纸。
1820年5月,二人相识。渣甸邀请孖地臣组建一个专门从事中国贸易的企业。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筹备,1832年7月1日,怡和洋行在广州成立,渣甸、孖地臣是主要合伙人,次要合伙人有霍灵沃斯·麦尼克、亚历山大·孖地臣、托马斯·比尔等人,取中文名“怡和”,含有“快乐融洽”之意,洋行主要买卖鸦片、茶叶和其他货物。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丧失后,怡和洋行迅速抓住机会,填补了东印度公司留下的真空。怡和洋行从印度走私鸦片到中国,从菲律宾进口香料和糖,从中国进口茶叶和丝绸到英国,还处理货物包装和货物保险,出租船坞和仓库,贸易金融和其他众多商业贸易活动。
1843年,怡和洋行在紧邻英国领事馆的地段成立了上海办事处。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公布后,怡和洋行买下了位于李家庄的土地,继英商宝顺洋行、英侨麦都思后第三个取得了上海租地道契。怡和洋行登记的租地时间为1844年11月,租地面积为18.694亩。在这批取得道契的洋行中,怡和洋行第一个办理了土地证。
怡和洋行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一座二层双开间的英国乡村风格建筑。1861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怡和拆除了旧屋,盖起了一座二层新楼。第二代怡和洋行为外廊式风格,主入口面街,设突出的门廊,上面设阳台,四面坡屋顶上竖有很多壁炉烟囱。洋行还采用了一位广东籍买办的意见,在门前的草坪上立了一尊“天官”石像,有祈求赐福之意。
进入二十世纪后,早期的建筑已经无法与怡和“洋行之王”的地位相匹配,上海又是怡和洋行的总部所在地,更加需要一座体面的建筑作为怡和的旗舰。1920年,由马海洋行的英籍设计师思金生设计,华商裕泰营造厂承建的第三代怡和洋行大楼正式竣工。大楼占地2100平米,建筑面积14300平米,钢混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部分外墙采用了刻有横向凹槽的粗糙石块,显得坚固稳重。主入口是两扇包钢大门,拱门高两层,两侧各开四个同样高度的拱窗。三至五层内嵌四棵粗壮的科林斯石柱,柱间整齐的排列着窗户,三层窗户上方做断裂式山花。柱底部外侧围绕石质护栏,作为大阳台。建筑横跨滇池路和北京东路沿外滩的街区,北京东路转角处另设有次入口,立面造型与主立面相似,只是入口是单层的高度,由于空间的原因,贯通三至五层的立柱只有两棵。大楼底层和四壁用大理石铺砌,楼上直廊为马赛克地面,办公室内铺细木工板。大楼所用钢材均系美国屈鲁司康公司产品,冷热水系统由上海水暖工程公司承包。
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旧名“渣甸洋行”)在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由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一译孖地臣,1796~1878)创办。怡和洋行早年参与对中国贸易,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1841年香港开埠之初,怡和即以五百六十五英镑购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于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竞争对手包括颠地洋行、沙逊洋行等其它贸易公司。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卖土地,亦由怡和洋行购得。
成立于1843年的第一代怡和洋行
第二代怡和洋行
第二代怡和洋行
第二代怡和洋行
第二代怡和洋行
第二代怡和洋行
第三代怡和大楼
第三代怡和洋行内部
怡和洋行前的草地
1859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苏州路设机器缫丝厂。1861年建成,定名“上海纺丝局”,有缫丝机100部,以蒸汽为动力。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缫丝厂,1870年5月停业。1882年1月17日,英商公平丝厂开工,有缫丝机216部。1887年公平丝厂由美商旗昌洋行租用,改厂名为旗昌,又称“里虹口旗昌缫丝局”。8月,英商怡和洋行在成都路再建怡和丝厂开工,缫丝机增至200部……
缫丝局图景【1884年,申江胜景图】
进入19世纪后,西方国家使用机器纺织的丝绸成本低、品质好,中国的丝织品失去了竞争能力。近代以后,中国出口的“丝”主要是“生丝”和“厂丝”,而不是丝绸、绫罗绸缎。在商储和运输行业中把分量轻而体积大的货品称之为“轻抛货”,许多轻抛货不经打包,在运输途中容易损坏,同时,货物占据了货仓的较多的位置,运输成本高、效率低,出口“厂丝”必须打包。19世纪末,重新开办的怡和丝厂设有打包部,出厂的“厂丝”打包后出口。
在浙江路桥由东向西望,右侧的建筑是怡和打包厂(Ewo Press Packing Co.)
近代以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生产的商品从上海港运往世界各地,许多其他城市的出口商品,也在上海集中,运往世界各地。中国原本没有“打包”这个行业,随着从上海出口的商品越来越多,1907年,怡和洋行把怡和丝厂的打包部扩大为“怡和源打包厂”(Ewo-yuen Press Packing Co.),利用自己在苏州河北岸,垃圾桥(浙江路桥)西侧的南苏州路912号仓库建立打包厂,1917年,改组为“怡和打包厂”(Ewo Press Packing Co.)对社会服务,经营原棉、棉纱、生丝、废丝、羊毛、皮革等轻抛货出口商品的水压机打包业务,每年的打包业务约4万—5万包,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打包厂。如今,怡和打包厂旧址已经被列为“苏州河工业遗址”,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建为“华侨城苏河湾艺术馆”。1872年以后怡和洋行放弃对华鸦片贸易,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经船务、银行等各行业。
浦西怡和码头图景【1884年,申江胜景图】
1872年怡和洋行在上海设立公和祥码头公司。
公和祥汇山码头
公和祥码头
公和祥码头仓库旧址
1876年怡和洋行除了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将道路公司改组为吴淞铁路公司,擅筑吴淞铁路。清光绪二年(1876年),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起点处设吴淞铁路上海站,是全国最早营运铁路线和车站,全长14.5公里。光绪二年闰五月初九(1876年6月30日),上海至江湾段竣工通车;闰五月十二日(7月3日),吴淞铁路上海江湾段正式营业。
图为吴淞铁路通车场面;
吴淞铁路总工程师英人毛礼逊(前右一)在工地上与工人合影,中间是刚运抵上海的“先锋”工程车;
1876年先锋号工程车,驾驶机车的就是毛礼逊;
1877年吴淞铁路被拆后运至台湾使用,此为台湾博物馆里的机车;
江湾站
上海站
火车站前的虬江
光绪三年九月十四日(1877年10月20日),清政府收回吴淞铁路,于当年12月18日,将铁路路轨全部拆除。
1879 年,怡和眼见长江航线有利可图,于是重返长江,挑战太古和招商局。怡和与上海最大英资船厂祥生船厂(Boyd & Co.)合作,集资三十万两,开办专攻长江航线的扬子轮船公司(Yangtze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并由祥生建造三艘轮船,投入长江航运市场,1881 年更开办牛庄至汕头航线。怡和雄心万丈,大规模整合旗下航运业务,在中英两地集资,于伦敦开办印中轮船公司(Indo-China Steam Navigation Co.,又称“怡和轮船公司”),将中国、东南亚及印度的航线连成一线,成为太古和伙伴蓝烟囱在远洋航运市场的劲敌。1882年正式成立怡和轮船公司,并在香港、上海等地设立码头、仓库等。以后通过清内务府和李鸿章等关系,以中关税作保证,在伦敦筹集资金对中国发放各种借款。
怡和洋行开设牛庄、汕头间航线。光绪七年(1881)底,怡和洋行在英国伦敦组成了一个资本120万英镑的印中轮船公司(Ind0—China Steam Navigation Co.)这家公司合并华海轮船公司、扬子轮船公司以及怡和洋行的香港、加尔各答航线和新设的牛庄、汕头航线的新造轮船,成为一家拥有13只轮船,净吨12571吨的大型轮船公司。另外,又用新增的资本订造了4只新船,形成一家实力急剧增长的在华外商轮船公司。
怡和轮船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经营活动不断扩张,从1883年到1893年的十年间,这家公司的船队从13只12571吨增长到22只23953吨。
1895年在上海筹建怡和棉纺厂。
英商怡和纱厂,由怡和洋行投资50万银两创建,1897年,5月开工生产。1921年3月,与同属怡和洋行的杨树浦纱厂、公益纱厂合并成为怡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怡和纱厂受在华日本纺织同业会监管,工人被解雇,大部分机器拆至日军管辖之工厂。日本投降前夕,将工厂部分机器击毁充为军火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经济部接管,将所有财产无条件移交怡和纱厂。英商向日本政府索赔400万英镑,并从原日商工厂寻回2万余枚棉纺锭,于1946年11月陆续复工。
杨树浦路670号原英商怡和纱厂,上海最早外资纱厂,马海洋行设计,1901—1903年建造。
英商怡和纱厂
杨树浦路670号 英商怡和纱厂(空压站及仓库)钢筋混凝土结构,锯齿形屋顶,长条竖窗。
杨树浦路670号 英商怡和纱厂(英老板住宅)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别墅,四坡屋顶,卵石墙面,南立面有外廊。
英商怡和纱厂 (厂房)砖木结构,瓦楞铁皮锯齿式屋顶,由三跨人字屋面组合而成,中间升起处为气窗。
英商怡和纱厂(废纺车间)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锯齿形屋顶,清水红砖墙,设壁柱。
49年后,英商无意经营,首先拍卖公益纱厂,其它两厂于1954年1月由国家收购,易名为公司合营上海裕华棉毛麻纺织厂,分东(原杨树浦纱厂)、西(原怡和纱厂)两厂。1959年4月,改名公私合营上海裕华毛纺织厂。1966年10月,改名为国营上海第五毛纺织厂。1964年,东厂划出,组建为上海毛条厂。1898年与汇丰银行合资设立中英银公司,先后贷款建造京沈、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控制近代中国的铁路投资,又赞助英商福公司投资矿业。1902年在上海开设怡和冷气堆栈。
怡和洋行冷藏公司;
1912年以后,怡和洋行的公司总部迁至上海。淮海中路1469号红瓦四坡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洋楼,现为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最初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英国贸易公司怡和洋行公司。建于1921年,属古典式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为假三层砖混结构,主立面三段式构图,中间底层凸出门廊,以爱奥尼克式双柱支承。二层后退为阳台,顶层开老虎窗。红瓦四坡屋顶,出檐处以支架承托。拱形或方形窗户,白色水泥外墙,转角有壁柱。建筑南面有宽广的草坪,绿荫草坪与旁侧的假山、池塘、温室相映成趣,合为一体,周围绿树环抱,于幽静中透出浓浓的绿意。该建筑是徐汇区也是上海是最高级的花园住宅之一。
淮海中路1469号美国领事馆
这是1922年11月15日一场特别的露天庆典酒会,人们纷纷聚集在上海黄浦江边的怡和大楼屋顶,庆祝这栋气势雄伟的新大楼于原址翻建落成,这也意味着怡和在上海滩的霸业已经极其稳固。
怡和大楼屋顶露天庆典酒会
1923年创立怡和机器有限公司,经营机器进口业务。1930年在上海设立怡和麦酒酿造厂。
怡和洋行酿酒厂。
E.W.O.BEER,怡和洋行下属企业生产的啤酒品牌。据认为,比尔森(酿造法制出的)啤酒和慕尼黑啤酒更适合东方人口口味。怡和啤酒厂(1936-1954年)后来变为华光啤酒厂,生产“光明牌”啤酒,记得小时候,啤酒有零拷的,鲜啤。
E.W.O.BEER,怡和洋行下属企业生产的啤酒品牌
怡和啤酒广告
怡和啤酒广告
怡和啤酒广告
怡和啤酒广告
抗日战争前,除上海、香港外、还在汉口、青岛、天津、长沙、重庆、宜昌、九江、南京、广州、汕头、芜湖、福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1949年后,怡和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怡和集团在中国国内最后一家办事处亦被迫关闭,公司总部迁回香港。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获超额认购五十多倍。到了1980年代末,怡和集团将公司注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
-
- 三读《都挺好》:妻亡一年求娶保姆的苏大强,机关算尽却害了自己
-
2025-04-27 23:44:16
-
- 清代官制概述
-
2025-04-27 23:42:00
-
- 二建考多少分才能稳?各地历年分数线汇总来了
-
2025-04-27 23:39:44
-
- 抗日神剧在日本竟然有“真爱粉”,还专门写了本百科全书!
-
2025-04-27 23:37:27
-
- 梅河口市概况
-
2025-04-27 23:35:10
-
- 读《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逻辑
-
2025-04-27 23:32:54
-
- 刘公岛景区基本情况及景点介绍
-
2025-04-27 23:30:38
-
- 你了解我军士兵衔级制度吗?
-
2025-04-27 07:52:10
-
- 走进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
-
2025-04-27 07:49:54
-
- 60年代末,第63代天师张恩溥逝世,后继无人接班乱象频出
-
2025-04-27 07:47:38
-
- 《爱情和其他魔鬼》:23米长的古铜色头发,牵出怎样的爱情故事
-
2025-04-27 07:45:22
-
- 《巴霍巴利王:开端》:善良与正义才是真正的王
-
2025-04-27 07:43:06
-
- 杜特尔特:从街头混混到铁腕总统,他到底是一代枭雄,还是刽子手
-
2025-04-27 07:40:51
-
- 世界网坛传奇李娜:20岁夺冠,拿1亿奖金后退役,后来过得如何?
-
2025-04-27 07:38:35
-
- 父亲的磋砣岁月(五)
-
2025-04-27 07:36:19
-
- 《西游记》里狮驼国三妖吃了一国人,慈悲为怀的佛派为何不干预?
-
2025-04-27 07:34:03
-
- 戏骨高秀敏:当了小3原配不恨她,去世时年仅46岁,丈夫是何庆魁
-
2025-04-27 07:31:48
-
- 部落冲突速本坑人又害己
-
2025-04-26 06:50:16
-
- 嘬一口别不开心情侣秀恩爱表情包图片 完整版
-
2025-04-26 06:48:00
-
- 广州中学八大名校
-
2025-04-26 06: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