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5秒钟选择结束生命,你也认为孩子小时候挨揍挨的太少吗
17岁少年5秒钟选择结束生命,你也认为孩子小时候挨揍挨的太少吗
4月17日晚上,一名17岁的少年在车上与母亲发生激烈争执,随后以风一样的速度打开后车门在上海卢浦大桥一跃而下,结束了其花一样的生命,总过程仅仅5秒钟!其母指尖擦过儿子的裤腿,眼睁睁看着儿子当场身亡,当场奔溃,发了疯似的跪地痛哭。
据媒体报道,该男孩为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在车上遭其母亲批评后,一冲动并打开车门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视频在网上爆发之后,有人批判这位母亲,不分场合,随意批评孩子。有人讽刺男孩玻璃心,心里承受能力差,经不起一点挫折。有人批评其家庭教育,一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从小表扬太多了,这一会被欺负挨批评了,就受不了。而更是有一个几个字的评论,得到了上千的点赞:一看就是小时候挨揍挨的少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替那些疯狂点赞的人感到悲哀,到底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让他们认为这些暴力事件是合理的。
家庭暴力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我们总能在身边或新闻上看到一些成年人用拳头、利器、甚至语言去不停的去伤害一个孩子,而这种现象一旦开始爆发,再次发生的几率越高,一旦形成习惯,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只是,挨揍多了心理承受能力真的就会更强吗?
惩罚无法培养健康的自主感,也无法教给孩子人生技能
《正面管教》上提到:惩罚只是一个权势较大的人对一个权势较小的人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希望造成一种行为的改变,但它并不会教给孩子有益的技能和态度。
在孩子小的时候,当他想玩打火机时,你是不是总是急于制止,告诉他:“这个很危险,不能玩。”可是又有几个孩子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危险”呢?
有一种父母就会用惩罚来让孩子害怕再做这件事,比如把他关小黑屋,利用孩子怕黑的本能去惩罚他玩打火机的事情,最终目的达到了,孩子不再玩打火机了,可是他并不是因为打火机危险才不玩的,而是因为恐惧被关小黑屋才不玩的,他终究还是不知道打火机为什么不能玩。
有一种父母就会就事论事,孩子不知道打火机危险,那就让他试试看,点燃打火机,让孩子体验一把“被烧”的滋味,孩子烫着了,感受到切肤之痛了,当然记忆深刻,也就知道什么是危险了。
孩子的成长不止生理上的成长,还包括心理上的成长,小小的孩子就像小幼苗,用爱的呵护才能长成正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随意的惩罚就像狂风暴雨,导致树苗的根歪身斜,甚至提前断肢枯萎。
心理学家称,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惩罚和打骂的孩子往往都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
一、没有自信心
父母总是不分场合不明事理的随意打骂孩子,孩子也是“要面子”的,他也会觉得丢人,为了不让父母再责骂他,孩子做事前会畏手畏脚,人前不敢说话,人后也不敢行动,就怕被父母逮住小辫子又是一通说教,总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怎么做都不对,觉得自己真的“太蠢”了。
二、没有责任心
有句古话叫:一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打“皮实”了,如果家长总是不辨是非就拿孩子出气,自己做错事了说是被孩子打扰的,孩子作业太多做不完就说孩子懒,什么事都不了解前因后果先揍一顿再说,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心,会有一种“反正怎样都是我的错,那我就随便作吧,大不了就是揍一顿”,的想法。
三、有暴力倾向
见过很多的父母,孩子错了上来就先是一顿揍,然后恐吓孩子,逼迫孩子认错。
在这样的暴力摧残下,相信没有孩子无法不认错,可他们深处的想法呢:原来做错了事打一顿就好了。
他们会把挨揍当成抵消罪恶的砝码,并因深受暴力影响,将暴力延伸到生活中,凡事用暴力解决。
如一个孩子奔跑时不小心撞到他,他多数就是反手一巴掌然后扬长而去。
在他心里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错的是那个撞他的孩子,而那一巴掌只是惩罚孩子错误的手段。
四、脾气暴躁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通常都是内心不被理解,被责骂时充满愤怒和委屈,眼泪伴着怨气和悲愤,因为委屈难以化解,心中积怨越来越多,脾气不可能温和,想问题也更容易极端。
这个17岁的少年,我想从小就不怎么被理解吧,在爱中滋润的孩子,怎么可能因为偶尔一次的冲突就想到以结束生命来惩罚一直爱他的人。
这一次争吵,只是压垮他的精神的最后的一根稻草,但重点不是这一根,而是以往累积的那些怨恨!
把孩子该承担的责任还给孩子,用无条件的爱和接纳鼓励孩子是提升孩子心理承受力最有效的方式
只因不忍母亲的批评,17岁少年就冲动下选择这样极端的一条不归路,孩子的心理建设不得不让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引起重视。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独生子女政策期间,家有独苗的孩子各个都是家族里的小皇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小到从学步开始就随身带着“保镖”,摔了有人立马扶起安慰;三四岁时被小伙伴欺负了,吆喝一声家里人就能组团把对方灭了;再大一点上学了,遇挫折了就找家长找老师。
这样被过度保护和帮助的孩子,他们将很难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和自信,他们无法自己解决问题,无法承受失望,无法面对痛苦,他们只会感到焦虑,并试图逃避这个世界的所有危险,包括交往中的阻碍。
二、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承担所做决定的结果
父母的世界总是处于焦虑,担心孩子受伤,担心孩子遭受风险,从孩子蹒跚学步起,他们就开始不停干预着孩子的行为。
“走这边别走那边,会碰到桌子受伤的。”“不要玩打火机,小心被烫着。”“别选这个专业,工作不好找。”
当孩子不听你的话进行了错误的选择时,你是否就会这样对他说:“看,你不听我的话受伤了吧,你看你这样一意孤行还不是碰壁失败了,谁让你当初不听我的。”
无论我们长到多大多成熟,是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学会与错误相处,并从中学习,把它当成人生过程的一种经历。
当孩子进行错误的选择并且不接受我们干涉时,我们大可放手让他一搏,在他失败后我们再给他安慰并理性分析,“宝贝,我知道你很痛,可是那是你自己做的选择,下次我们可以尝试先考虑清楚再行动,知道吗。”
三、赞扬和批评需双管齐下,让孩子学会自己平衡心态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无疑都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容不得半点委屈,听不得半点逆耳的话语,他们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即使做错了,也没人敢说或去说一个“不”字。
这样的孩子一直处在“楚门的世界”,不知道世界的善恶美丑,在家中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在社会也不会收敛,犯了错那都是别人的错,他们只经得起表扬,却经不起挫折和困难,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就是“玻璃心”,他们是无法融入这个社会的。
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生没有一路平坦,孩子错了,该批评就得批评;受打击了,就帮孩子分析,鼓励孩子走出困境。
诚然,赞扬鼓励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措施,但只赞扬却不批评,却会让孩子的心态失衡;只有双管齐下,才会更有效提高孩子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孩子的人生路很长,放手让他自己走吧,哪怕偶尔犯错误也无妨,你不给他机会,他永远长不大,他终将过不好这一生。
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的犯错误(小孩子的弄火伤手、吃东西、戏水等,都是一串的犯错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 ——刘少奇
我是小皮育儿经,多平台邀约合作原创作者,爱学习爱分享,关注我,了解更多孕产育儿知识百科。
PS: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侵权立删
-
- 纪梵希为她一生守护|奥黛丽·赫本生命中的初恋婚姻与灵魂伴侣
-
2024-10-29 17:16:33
-
- 芝麻街英语一门店带着270多万学费跑路了?更过分的是,他们可能没资质!
-
2024-10-29 17:14:20
-
- 旷世奇灾!被人遗忘的中国东部历史最强震:1668年8.5级郯城地震
-
2024-10-29 17:12:07
-
- 旷世奇灾!被人遗忘的中国东部历史最强震:1668年8.5级郯城地震
-
2024-10-29 17:09:55
-
- 《裸婚时代》我一眼看穿,土豪黄有为是不会娶陈娇娇的,她太傻了
-
2024-10-29 17:07:42
-
- “可暖精华液”在京东商城售卖:神药还是骗局?
-
2024-10-29 17:05:29
-
- 请勿攀诬台湾抗日史和蒋渭水
-
2024-10-29 17:03:16
-
- 盘点16位嫦娥的扮演者,你认为哪一个版本的嫦娥最仙?
-
2024-10-29 17:01:03
-
- 吸血鬼题材动漫大合集,你都看过哪几部?
-
2024-10-29 16:58:50
-
- 曾挤走倪萍,还将杨幂骂到退出京圈!她当年到底有多“豪横”?
-
2024-10-29 16:56:37
-
- 罗玉凤“凤姐”:从一无所有到两手空空,第一代大网红的沉沦之路
-
2024-10-29 16:54:24
-
- 害死郭靖黄蓉的凶手吕文德:却衣食无忧、子孙满堂,活到倚天时代
-
2024-10-29 16:52:11
-
- 中国光刻机面世了,高端芯片崭露头角,喜!
-
2024-10-29 16:49:59
-
- 大学生想创业没钱怎么办,大学生创业没有钱怎么办
-
2023-10-29 01:36:37
-
-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著作(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
-
2023-10-29 01:27:16